财新传媒
2007年10月29日 23:56

“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”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表

会议日程

会议时间:2007年10月20—21日

会议地点:南京大学逸夫馆9楼 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报告厅

2007年10月20日(周六)

上午9:00—9:30 开幕式

主持人:周宪教授

日程:1、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致词

2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许倬云先生致词

3、台湾大学副校长包宗和教授致词

4、与会学者合影

9:40—10:40  第一组发言

主持人:周宪

发言人:

1、董  健(南京大学):全球化与文化民族主义

2、林  南(美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10月22日 00:18

游东湖记

十月十二日,秋风作,人事两闲,乃赴武汉之会也。明日,至,见所去昭晫深远,在淼茫东湖之中,潋滟秋水之上,心异之。

驻叙之园甚精雅,触目皆绘,珠帘深,莺声静,画栋酽,真锦绣也;望眼皆诗,烟云蔼蔼,晴川历历,走浩荡,步蜿蜒,半郭半村之地,宜人处不可尽言。

日中,食焉,藕润如玉而鱼白胜雪,少饮而醉之者如我,过客也。

于是披襟当风,岸帻广坐,对楚天空阔,问四野何极,怀古今,微窈冥,证悬解,而思无邪也已矣。及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09月24日 09:49

第一期“新闻讲习所”纪事

朋友们在茶馆里讨论了几年的“新闻讲习所”,终于在今年暑假办了起来,第一期学员是《华商报》的业务骨干。从反馈看,很好地达到了设计要求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也是我们的新闻学教学理念的成功:贴近式教学、案例化教学、集中优势教学资源、全景知识、学界与业界互动、精英教育。

授课前,通过教前沟通,我们对本期学员的理解是:记者采访能力非常突出,报道呈现速度快、现场感突出、调查和突破能力强、跟踪报道全面深入。部分记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08月16日 11:36

为赵静和范铭写的证婚词

我这个所谓日志基本上是零零星星的学术随笔,没有生活内容,更新也不多。今天准备改改,为民间语文做点贡献,但不知道能否坚持。——

11日,我参加了赵静(安替)和范铭的婚礼,为他们证婚。考虑到证婚人的角色重大,差不多相当于西方的神甫或牧师,所以,我很认真的事先写了发言稿。今天发上来大家看看,算是邀请读者们参与对两位新人的祝福。

婚礼很隆重,男方《纽约时报》从美国和北京飞来一批,女方《新闻调查》则由张洁带队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07月18日 12:20

论“带头大哥”的倒掉

那位“带头大哥777”,那个被网站炒作为点击量超越3000万的“中国第一博”的博主,那个能影响10亿资金、被誉为“中国平民的股神”的人,倒掉了。

“带头大哥”王秀杰的罪名是非法敛财。他的招数其实很简单:在博客上做个股介绍博得声名后,然后通过小众传播模式——QQ群来敛财,收入资料费和培训费1000多万。

问题在于:王本人在博客上提供虚假信息自称“股神”,怎么就真的成了万众瞩目的“股神”并有能力流毒深远了呢?在“带头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06月03日 00:17

徐雁:台北访学淘书七日记

徐雁:台北访学淘书七日记

小记:去岁游台湾,颇感有以记之,然则,时过之,境迁也,此后心思潦草,再无追述的兴致了。鸿影雪痕一过,唯余浅斟轻吟几行,自觉憾意难免。今夜在网上游逛,忽见同行之徐雁兄的游记,良多高致,便转他一转,聊充纪念云尔~  台北访学淘书七日记

徐 雁

  由南京大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高级研究院第一、第二期驻院学者为主体组成的参访团一行十二人,应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之邀,于10月3日成行。现将七日间有关观感简记如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05月25日 00:00

新闻场域中的南京:一个传播人类学的体验

  描述一个城市的性格是困难的,即使你所描述的只是这个城市里面的一小群人——一并且假设其人其事亘古而未变。   如果从公元前四七二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,南京已有近两千五百年历史了。在这漫长的历史之中,南京城的人类学谱系早已经历过无数次更替。据说,最早记载南京的私家专著要追溯到唐代许嵩所著的《建康实录》,但那也无非是记录了“建康地区”的城市风貌和人物事迹,你不可以为那是南京的“六朝阶段”;事实上,...
阅读全文>>
2007年05月10日 19:07

杜骏飞:大众传媒的瓦釜时代

杨丽娟追星案在媒体上甚嚣尘上,至今余波未尽,余烬未熄。从传播伦理的视角看,这算得上是当代新闻的一件“大事”。名曰“大”,是指话语狂欢的盛大;但究其本义,却与伟大、重大的旨趣之“大”无关,而与卑微、琐细的精神之“小”有关。

尽管,围绕杨丽娟案的报道已是汗牛充栋;至于其议论,也早已是众语喧哗。但是,此一事件的病理学特征是再明显不过的:杨丽娟本人作为粉丝,心理绝非正常,她的“追求”无非是一场“偶像崇拜症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03月09日 19:09

杜骏飞:网络写作的23条戒律

网络写作的23条戒律——写给年轻的一代

1、 网络是语言和行为的延伸,网络写作由此而可能。

2、网络写作的第一要义是尊重网络,尊重网络即是尊重它所代表的社会空间。

3、网络写作的第二要义是要尊重他人——包括你的论敌,尊重他人,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。

4、网络写作的第三要义是要尊重语言,尊重语言才会使你成为真正的写作者。一味耍酷的网络语言,可以成为流行,不过,通常它也只是流行。

5、对于网络写作者来说,赢得尊...

阅读全文>>
2007年01月11日 08:22

卡在虚拟和现实之间

半个月前的台海地震,远远不像1999年的台湾大地震那样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伤。不过,此次的地震对于国人的影响,却彷佛犹有过之。原因不是来自现实中的毁灭,而是虚拟中的恐慌——即使这恐慌只有倒计时的短短数日。

我们被卡在虚拟之中,因为我们失去了比肉体器官更常用的“眼、耳、口、鼻”,无法依靠网络书写和网络话语来沟通世界——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电子邮件、IM、博客、播客、VoIP在一瞬间消失了。尽管,这些虚拟的消失,不是我...

阅读全文>>
2006年10月24日 12:18

理解新媒介

思考媒介,需要朴素的讨论。 媒介是一个抽象名词,严格来说它是不可数的;媒体是一个具象名词,它是可数的。我们看见、听到媒体,而感到媒介。

一个有意味的事实是,今天我们谈起媒介,通常是使用它的复数,而说到媒体,却总是使用单数。这就是问题所在。  

泛媒介    泛媒介(pan-media),它指的是属于新媒介时代的媒介。它不是任何一种媒介,它是媒介的媒介,就像一口真正的“平底锅”,装得下所有的媒介。在理论上,我们...

阅读全文>>
2006年10月13日 12:14

仲秋訪台贈高研院諸道友

山水憑日月,綽約塵世間。

攜手登高會,飄飄若比仙。

昨夜一壺酒,歌傳十裏天。

今夕淩秋水,碧落湧金泉。

天若解人語,將歌歸故里。

天若不解語,踏浪雲中眠。

靄風吹低樹,心內無掛牽。

安得舍晝夜,四海皆有閑!

杜駿飛,記於臺灣日月潭

阅读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