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微博时代 一句话的生存哲学

专访杜骏飞 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,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

记者:天津日报报业集团《假日100天》周报新闻专题部记者编辑 赵兰

微博像一个“围城”

以新媒体的研究者角度来体验微博,杜骏飞在使用中常常随手记录下微博传播中的有趣现象。由于微博被人们戏说为“围脖”,所以他称玩微博的人为“围友”、“微客”,而由微博、微博参与者和功能提供者三者构成的传播社区,就像是个“围城”。他解释说,微博通过话题社交和同台沟通,随性又有效地建立起人际交互的途径。比如现在新浪上活跃的微博们,就各类话题集结成人际交流的平台。

微型博客每次发表的字数有140个汉字的限制,杜骏飞认为却也是微型化的优势,能够用只言片语来满足个人的发表、交流欲。这些类似聊天的内容,可供参与者发表而不考虑文本的自足性,事实上是降低了写作的壁垒。“和博客写作曾经解放了个人写作出版的自由一样,随着3G浪潮的到来,微博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话题交流中来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测量微博的“三围”

微博并不是新事物,早在新浪推出测试版之前,杜骏飞就曾在twitter、饭否、唧歪等微博网站,体会到这种网络传播形式在中国的发展。“相比较‘饭否’在新闻报料、消息集纳的特色,新浪在生活娱乐话题的沟通和商业运作上要更为成熟。”

关于微博在何种话语环境中能迅速发展,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微博的使用者,也就是“微友”对于微博客服务、微博客社区繁荣度的贡献,他认为,“微友”的贡献基于三A指标:受关注度(Attention)、议题引发度(Agenda)、活跃频度(Activity)。“关注”是微博使用者在发表乃至转发等行为中,最容易获得的交际满足。因为话题所集聚起来的讨论,也是参与度是否广泛的标准之一。参与越多,越活跃,自然也会获得更多关注。这三个指标相互关联,一起推动了微博这一话题社区的繁荣。

三层境界说微博

微博的繁荣是否表达了人们对现实表达以及交际的焦虑呢?最终微博在人际关系的构成又产生了何种影响?杜骏飞也打了有趣的比方,形容微博中交际的三境界。

第一种境界是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。“话题性是微博社区最大的特征,大家本身并不熟悉,但因为一个话题就聚集了很多人,表面上很热闹,但是话题没有就又都散开了,其实内心里相互还是陌生人。”

第二种境界是“梦里不知身是客”,杜骏飞解释说,在用了一定的用户体验后,大家热闹聊天,关注你的人越来越多,你会发现你的虚拟生活也挺现实化,同时,主体和客体的界限也不太明显,每场讨论都可以衍生继续。在这个层次上,使用者对于技术的依赖也更深,也更容易沉迷其中。

第三种境界是“柴门反关无俗客”。“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一样,都会有化繁为简的过程。现在看曾经使用过的QQ、MSN、SNS、BLOG等工具,一开始,用户都关注交往面的延展、话题数量等,想有更多的好友。但当到一定层次就会发现深交比广交好,熟悉比陌生好。微博也是如此。在这个境界中,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满足感出现边际效应,用户开始反思沉溺及技术工具的异化,降低交往及关注广度,重新挑选交流对象及减少关注焦点,新媒体作为工具也重新为人所用。

(据杜骏飞谈话整理,发表时经作者修正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杜骏飞

杜骏飞

52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杜骏飞,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、政府管理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社会学博士。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、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。中国网络传播学会(CNMCA)会长,国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。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。《中国网络传播研究》(学术集刊)主编。Chinese Media Studies(中美合作)、《传播与社会研究》(香港)学术委员,多家传媒机构及民意调查机构学术顾问。专业领域:政治传播学,网络社会研究,新闻理论,媒介战略,传播研究方法。电子邮件:dujunfei#vip.sina.com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