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朋友们在茶馆里讨论了几年的“新闻讲习所”,终于在今年暑假办了起来,第一期学员是《华商报》的业务骨干。从反馈看,很好地达到了设计要求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也是我们的新闻学教学理念的成功:贴近式教学、案例化教学、集中优势教学资源、全景知识、学界与业界互动、精英教育。

授课前,通过教前沟通,我们对本期学员的理解是:记者采访能力非常突出,报道呈现速度快、现场感突出、调查和突破能力强、跟踪报道全面深入。部分记者的专业训练不足,专业素养有待提高,有报道同质化、模式化倾向,报道中重采访而轻写作,在理论高度上挖掘不够深入,报道时时以偏概全,同时在新闻伦理和法规方面的专业意识也有待加强。有鉴于此,本课程设置为一个密集的WORKSHOP(工作坊),为时9天,这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生阶段最为常见的业务课程设置方式,优点是互动性强,双方可以热烈讨论,不致出现国内大学教师为实务从业者授课时常见的冷场现象;与实践结合紧密,可以就实务界本身遇到的案例来讨论;可布置作业,老师可就作业进行即席点评,引发进一步思考及互动;考核方式灵活,可以读书报告、作品乃至现场课堂表现等作为考评内容;课程短小精悍,集中了长时段课程的精华,有利于节省时间和精力。总之,是要在较短的授课时段内产生较大的培训效果。看来,老师们做到了。华商报社也极为重视,投入很大,费心很多,学员素质也非常高,学习态度之严谨认真令人鼓舞。我以为,这才是我们想象中的新闻高等教育。

作为备案,我把第一期“新闻讲习所”时间表、教学安排复述如下:

2007年8月13日下午-2007年8月23日上午;共计10天。 

  • 13日下午-14日上午:《编辑的力量》:探讨编辑流程及其对报道介入和改进的可能。授课教师:连清川,前《21世纪环球报道》主编,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。
  • 14号下午-15日上午:《南都时评的理念和操作》、《公民写作与中国时评》。授课教师:何雪峰。原《南方周末》记者,现任《南方都市报》首席编辑,主编《热言中国》,编选《热言时代》。
  • 15日下午-16日上午:《新闻伦理与新闻法:案例及其论证》。授课教师:魏永征教授,上海社科院研究员,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。
  • 16日下午-17日上午:《西方新闻业的报道理念》。授课教师:展江教授,新闻学博士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。
  • 17日下午-18日上午:《财经报道的采访与写作》。授课教师:王长春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编委。
  • 18日下午-19日上午:《新浪之道:内容管理、产品创新与报网互动》。授课教师:陈彤,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、新浪网总编辑。
  • 19日下午-20日上午:《新闻写作:故事、文本和逻辑》)。授课教师:周海燕,社会学博士候选人,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,著有《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》。
  • 20日下午-21日上午:《民生新闻:主流意识的话语建构》——民生新闻的理念、操作和具体案例的探讨。授课教师:郑宇丹教授,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。
  • 21日下午-22日上午:《深度报道:观念、策略与方法》:授课教师:杜骏飞教授,法学博士,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。
  • 22日下午-23日上午:《市民报的崛起之路:西方经验和香港模式》:授课教师:黄煜教授,传播学博士,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主任。
 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杜骏飞

杜骏飞

52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杜骏飞,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、政府管理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社会学博士。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、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。中国网络传播学会(CNMCA)会长,国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。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。《中国网络传播研究》(学术集刊)主编。Chinese Media Studies(中美合作)、《传播与社会研究》(香港)学术委员,多家传媒机构及民意调查机构学术顾问。专业领域:政治传播学,网络社会研究,新闻理论,媒介战略,传播研究方法。电子邮件:dujunfei#vip.sina.com。

文章